10月25日下午,南京汽水音乐嘉年华的美食街区飘着股勾人的香——鸡排哥李俊永的炸锅前围了三层人,油花“滋滋”舔着裹满面包糠的鸡胸肉,刚捞出来的鸡排还冒着热气,有人举着手机喊“老板要辣的!”,有人啃着刚拿到的鸡排眯起眼:“就是景德镇那味儿!”
从下午2点出摊到6点收锅,4个小时里1000份鸡排被抢空,连腌制的酱料都用掉半桶——这是他全国“巡炸”的第一站,刚落地南京就把音乐节的烟火气掀到了顶点。而二手平台上早挂出了“代排”帖子:“200元一份优先拿”“买两份350元,今天单满了”,有人留言“值吗?”,立刻有粉丝回:“上次在景德镇我等了3小时,这次省时间太值!”
能让粉丝为“等待”付费的鸡排哥,早就是景德镇的“烟火活名片”。去年他在陶溪川摆摊,靠“边炸边唠家常”圈了批死忠粉:有游客赶高铁没吃到,他追出两站路送热鸡排;有学生考试失利,他多放勺辣椒说“吃辣的解烦”。连景德镇文旅局都给他发了“文旅推介官”证书,说他“把鸡排做成了城市的味道”。
今年9月,他把昌江区的个体工作室改成“景德镇涵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”,注册资本从5万涨到100万——这次“巡炸”,是他从“本地网红”走向全国的第一步。
争议跟着人气涌来。有人举着鸡排说“为这口热乎的,等两小时也值”,有人对着代排价目表摇头:“200元买份鸡排?不如吃顿火锅”,还有网友分析:“他火的不是鸡排,是‘边炸边唠’的情绪价值——上次在景德镇,我看他给环卫工人送了半个月免费鸡排。”
鸡排哥倒没太在意这些声音,擦着手上的油说:“我还是那个炸鸡排的,就是把摊子搬远了点。”他指了指旁边的腌制盆:“今天的肉是凌晨3点腌的,辣椒面是我妈在老家磨的,裹粉比例调了三次——不管卖多少,得对得住排队的人。”
散场时,还有粉丝举着空盒子找他合影:“下次去杭州吗?我等着!”鸡排哥笑着点头,锅里的油还热着,香味飘得很远。这场烟火与流量的碰撞里,他的答卷很简单:守住炸锅的温度,守住和顾客唠嗑的热乎劲,守住刚出锅的那口外酥里嫩——就像他说的:“红不红的不重要,最香的永远是刚出锅的那一份。”
夜里的音乐节舞台还亮着灯,美食街区的烟火气慢慢散了,但鸡排哥的炸锅前,依然有人在等下一份热乎的——或许这就是烟火气最动人的模样:有人愿意为味道等,有人愿意为情怀来,而最珍贵的,从来都是守着锅边的认真,和刚咬下去的那口热乎气。
